第八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及專家推薦獎作品

獲得第八屆「紅樓夢獎」的「決審團獎」的作品為《雲中記》﹙阿來著﹚、《愛妻》﹙董啟章著﹚和《匡超人》﹙駱以軍著﹚。
《織巢》﹙西西著)和《群島》﹙胡晴舫著)則獲得今屆的「專家推薦獎」。


第八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作品 
《雲中記》
阿來 〔四川〕
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
 
作品評介
《雲中記》是作家阿來為紀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而創作的一部小說。以二十七萬八千多字的篇幅,描寫了一個信仰苯教的老祭師阿巴在家鄉已經毀滅、又將遭遇另一場大滑坡而使之徹底消失的時候,毅然重返家鄉為埋葬在那裏的一百多名亡靈進行超渡。小說圍繞了一個老人和一塊即將消失的土地之間的關係慢慢展開敘事。這是一部中國版的《老人與海》。作家故意擯棄一般災難描寫中常有的煽情、苦難、悲劇等元素,集中於人與荒蕪自然的精神對話。小說寫得乾淨、澄明、飽滿,在無形空間裏佈滿了人的精神力量,甚至超越與消解了宗教的世俗意義,批判了資本社會把自然災難轉化為商品、腐蝕人心的醜陋行徑。在人心浮躁、價值混亂、處處是喧囂與騷動的現實環境裏,善良的人應該如何抵抗災難帶來的痛苦,安心且有精神狀態的生存?面對這樣的嚴肅、沉重的思考,這部小說提供了一帖精神良方。它用藝術的形式,又一次重申了「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會被打敗」的精神宣言。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
陳思和教授

 
作者簡介
阿來,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曾任《科幻世界》雜誌主編、總編及社長。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80年代中後期轉向小說創作。2000年,其第一部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18年,其中篇小說〈蘑菇圈〉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主要作品有詩集《梭磨河》,小說集《舊年的血跡》、《月光下的銀匠》,散文《大地的階梯》、《草木的理想國:成都物候記》,小說《塵埃落定》、《空山》、《格薩爾王》、《三隻蟲草》、《蘑菇圈》、《河上柏影》,非虛構作品《瞻對》等。2019年,出版長篇小說《雲中記》。
 

 
 
愛妻
董啟章 〔香港〕
台灣:聯經出版公司(2018)
 
作品評介
董啟章的《愛妻》敘述的是一對香港夫妻的關係,丈夫是文學教授,妻子是作家。當妻子去康橋大學訪問一年,丈夫留在香港,一邊跟妻子保持一種親熱的書信往來,一邊跟當地的幾個人(一位外籍的科學家、一位以前的同學、自己的研究生等等)進行一種較親密的關係。漸漸地,男主人公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跟這些周圍的人的真正關係。通過錯綜複雜的情節、一些難忘的人物,以及一個非常驚人的劇情轉折,《愛妻》用一種失落跟替代的辯證對立來探索一些有趣的記憶、意識、跟身分的問題。
 
決審委員
漢學家;杜克大學亞洲東亞研究系教授
羅鵬教授(Professor Carlos Rojas)
 
 
作者簡介
董啟章,1967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現專事寫作及兼職教學。1994年以〈安卓珍尼〉獲第八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同時以〈少年神農〉獲第八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推薦獎,1995年以《雙身》獲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特別獎,1997年獲第一屆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獎新秀獎。2005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出版後,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誠品好讀雜誌年度之最/最佳封面設計、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文學類。2006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榮獲第一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決審團獎。2008年再以《時間繁史‧啞瓷之光》獲第二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2009年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2007/2008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2010年《學習年代》榮獲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2011年《學習年代》榮獲「第四屆香港書獎」。2011年《天工開物‧栩栩如真》(簡體版)榮獲第一屆惠生‧施耐庵文學獎。2014年獲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2017年《心》榮獲「第十屆香港書獎」。2018年《神》榮獲「第十一屆香港書獎」。

 
 
匡超人
駱以軍 〔台灣〕
台灣:麥田出版(2018)
 
作品評介
 駱以軍的《匡超人》是一部怪怪的小說,故事環繞着一種怪怪的病:主人公發現自己「雞雞」上有個莫名其妙的「黑洞」。像二十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把「東亞病夫」的話語變成一種有利的改革工具一樣,《匡超人》的主人公也把自己的怪病轉成一種象徵性授權和創造性轉變的場所。具體說,他受病況的啟發而創造了一個名為「破雞雞超人」的「他我」。結果是一種狂熱的以及旺盛的互文的敘事,把主人公在台北的實際經驗聯繫到許許多多不同的文本跟話語,從《西遊記》到天地物理學。
 
決審委員
漢學家;杜克大學亞洲東亞研究系教授
羅鵬教授(Professor Carlos Rojas)
 
 
作者簡介
駱以軍,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畢業。曾獲第三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首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推薦獎、台北文學獎等。著有《胡人說書》、《肥瘦對寫》(與董啟章合著)、 《讓我們歡樂長留:小兒子2》、《女兒》、《小兒子》、《棄的故事》、《臉之書》、《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西夏旅館》、《我愛羅》、《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降生十二星座》、《我們》、《遠方》、《遣悲懷》、《月球姓氏》、《第三個舞者》、《妻夢狗》、《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紅字團》等。


第八屆「紅樓夢獎」專家推薦獎作品 

 
織巢
西西 〔香港〕
台灣:洪範書店(2018)
 

作品簡介
在長篇小說競相以百科全書式情節、反常規敘事筆法擄獲讀者目光的年代,西西這本《織巢》,獨能以細針密縫的老派手工,呈現上一個世紀從大陸到香港尋求立足的人的生活際遇。
 
以一種個人經歷、侷限的視角,竟能反映一個大遷徙時代、一代人的掙扎;十分日常幽微的人情,她細細地描摹,用不同字體變換敘事聲音,也用分行短句另起話頭、轉折劇情;對於由誰說、說什麼、什麼時候換人說,都妥貼安置,節奏自然,筆觸難得的乾淨。描寫亂世中婚姻的促成,如螻蟻一般的逃難心理,以及非常不起眼的上廁所、倒垃圾的描寫……都栩栩如生,確如黃子平教授所形容,是「後殖民都市的日常生活史」。結尾老太太叩問:「真正的家園在哪裏?」及其自我寬慰:「我們這些小民能有什麼要求呢?」令人掩卷低迴。
 
決審委員
                           詩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陳義芝教授

 
作者簡介

西西,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937年生於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

 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畢業,曾任教職,為香港《素葉文學》同人。
 1983年,〈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獲《聯合報》小說獎推薦獎,正式開始了與台灣的文學緣。
著作極豐,包括詩集、散文、長短篇小說等三十多種,形式及內容不斷創新,影響深遠。
2005年獲《星洲日報》「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11年為香港書展「年度文學作家」,2018年獲「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群島
胡晴舫 〔台灣〕
台灣:麥田出版(2018)

作品評介
網路臉書裏的虛擬世界和生活中現實世界是同步和平行的,每個人物都有兩種生存,現實中的生存和虛擬的生存,有時是一個人的兩種狀態,有時是分離的兩種人生。臉書是第二生存現場。小說裏敘述者和創造敘述者的主人關係既對立又相互依存。虛擬世界裡人們的建立和斷裂只是指尖劃過的動作,現實世界中世代和時代,貧窮和富有,都發生着衝突。網路就像一個獵巫大會,每一次圍剿和集體的窺私都是一場災難,一場狂歡。網路的匿名和霸凌來自現實世界中人性的惡、隱秘的惡,人們相信的是想相信的現實,現實和真相在兩個世界重新拼裝,世界是後真相時代,真相是真相背後的真相。
 
《群島》用故事來講述和論證當下時代的荒謬困境,現實世界中的人正在臉書化和符號化,每一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社交放逐和呼喚網路文明,重新認知世界和重組世界,不但無奈和無力,也必將給現實世界中的人帶來挑戰。胡晴舫的寫作對已知的小說概念形成了挑戰。
 
決審委員
  第七屆「紅樓夢獎」首獎作品《唇典》作者
劉慶先生
 
作者簡介
胡晴舫,出生於台北,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戲劇學碩士。目前擔任第一屆文策院院長。著有《旅人》、《她》、《濫情者》、《辦公室》、《人間喜劇》、《我這一代人》、《城市的憂鬱》、《第三人》、《懸浮》、《無名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