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红楼梦奖」首奖作品

《天香》    王安忆〔上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台湾: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麦田出版事业部(2008年) 



首奖作品评介
王安忆的《天香》写明朝中期至末期,上海申姓士大夫大家族四代人的故事。申氏家族的园林「天香园」为江南的名园,而家族女眷的刺绣「天香园绣」竟成为「天下第一绣」。这部小说气势恢宏,几十位家族人物的塑造,皆有特色。历史人物如徐光启的穿插,也自然地融入,并且能整体地、浑然呈现精致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呈现了两种中国的生活艺术传统,即园林文化与女红文化,并且带出多种次文化传统,如制墨、传统乐器演奏、制果酱等等,无不描绘细致。就情节的发展而言,申家的园林文化由兴写到衰,而申家的女红文化则方兴未艾。整体而言,这部小说表现了女权主义思想,申家的男性大多为个性比较软弱的世家公子,而女眷中如小绸、沈希昭、申蕙兰皆个性坚强果断,才华卓越,终能以她们闻名天下的刺绣,在经济上,名誉上,撑起没落的家族。她们的刺绣结合了女红技巧与士大夫的绘画传统,故能独步称绝。她们之间的姊妹情谊坚固,甚至超越生死。小说中并提升传统的工艺师的地位。故事把社会的边缘人物,以及受压抑的女性,移至中心的主体位置。《天香》的语言采用了古雅的书面语,却非常清畅自然。此小说可说是江南文化的百科全书,女红文化的经典,生动表现四代人的日常生活和志趣节操之传世巨作。
 
第四届「红楼梦奖」决审委员会主席
钟玲教授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69年初中毕业后,曾赴安徽插队,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及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忧伤的年代》、《处女蛋》、《隐居的时代》、《独语》、《妹头》、《富萍》、《香港情与爱》、《剃度》、《我读我看》、《现代生活》、《逐鹿中街》、《儿女英雄传》、《叔叔的故事》、《遍地枭雄》、《上种红菱下种藕》、《小说家的读书密码》、《启蒙时代》、《月色撩人》等等,其许多作品被译成英、德、荷、法、捷、日、韩、以色列等多种文字。曾获全国优秀中篇、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长恨歌》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以及第一届星洲日报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长篇小说《启蒙时代》更获第二届「红楼梦奖」决审团奖。

********************************************************************************** 

王安忆于颁奖典礼上发表之得奖感言全文

今年七月,去温州,沿楠溪江而至岩头古村。古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初唐,明嘉靖年间可称全盛,最为瞻目的建设是一套完整的水利循环系统。从北边高地接源楠溪江,向南边低地贯通,中间以涵洞与水碓分流,三池五湖蓄水,供灌溉和生活,注流六公里河道及二十亩水面,最终再入楠溪江。大功告成于嘉靖三十五年,正是在《天香》开篇时候的三年前。倘若我之前到过这个地方,那么天香园里就可能会有独立的水系,莲池的供水与出水都会复杂和精致,要有水碓、涵洞、溪流,景致当丰富一筹。更要紧的是,建园子的大师傅要多一位,何方人氏,姓甚名谁,哪样的相貌脾性,又会引出多少造化人工的高论!说起来是遗憾,其实是机缘不够,造一个园子,哪怕在纸上,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诸项成因。即需要耐心等待条件成熟,且又不能错过心动一刻,这就像开花时节,错过了就不再来了。我们所做的,其实相当盲目,准备了的不定能用着,顶用的又恰恰没有准备。古语里说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什么是「花」,什么又是「柳」,「有意」与「无心」之间,有没有关联呢?就是说多少次「有意」才能促成一次「无心」?或者无论多少次「有意」也未必能够邂逅一回「无心」。
 
在上海最早的城区南市,遗留着一些旧地名,比如露香园路、青莲街、万竹街、九亩地……从这些地名绰约可见当年园子的规制以及变迁,那露香园就是我的天香园的摹本,要重建一个几百年前的园子,无论文史知识还是想象力,都是挑战,这些旧地名无疑为天香园制定了方位以及内容。我没有考证癖,也不具备复原历史的野心,只是一种写作的笨拙,事物如若缺乏具体性质,我就无法构筑小说世界。我的人物必得在一个具象的环境中才可活动起来,演绎他们的命运,可是,对于那个年代,我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偏又不巧,我要写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年代。市政建设改变了城市的地貌,那些旧街道已经消失,连南市这个行政区域也从上海重新编制中合并取缔,露香园上不知道覆盖上多少考古层,我的天香园究竟在哪里生根,才能开出花来呢?
 
2008年底,我一边排列年表,一边勾画地图。年表从嘉靖三十八年开始,从各路正野纪表得来的零星片段,依序写下;地图是在南市老城厢地图基础上,新旧地名参照。然后将我的人物嵌入其中,为他们制定前生今世。当人物来到这已然消失的时间和空间里,模糊的景物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就好像被激活了似的。所以,事情有时候是反着来的,我原先以为环境必须是肯定的,人物才可生活其中,不期然间,人物却驱散环境的模糊氤氲,使之水落石出。这就是想象的传奇性,可能是此决定彼,也可能彼决定此,还可能是共生共长。究竟是何种情形,大约就要回溯写作的初衷了。
 
事情要从上海的风物「顾绣」说起,在这现代城市浅近的历史上,「顾绣」几可称上古迹了,在地方志和掌故上留下只言词组,说是顾氏女眷善绣,家道中落之后,且以女红维持生计,并设帐传授,艺满天下。等到我们生活的时代,当年盛景殆尽无余,连传说都已风过耳。历史但凡到上海,节奏立即加速,时间迭加着过去,许多东西都留在了褶缝里,不知什么时候遗漏出来一点,这就是机缘的意思了。多少年里,有时候会想一想,旧式的大家里,女眷供养族人,还是以闺中针黹,觉得很有几分意趣。即便到了近代,「五四」以后的新女性,讲的是独立,度量和能量也未必有此境界。《伤逝》里的子君,要依凭涓生得衣食;《倾城之恋》的白流苏,争取是在婚娶,好依凭范柳原得衣食;《寒夜》里的树生,有供养汪文宣的意志,可到底拗不过时局,最后落败;上海名伶阮玲玉,经济自立还有余裕,结果是男人劫色又劫财,香魂陨落……顾氏女眷究竟是何等人物?她们所供养的又是什么样的男人?那个家族又有着什么样的秉性?似乎,几下里都气定神闲,并没有经历革命的激烈和动荡。每一回想起,那一幅画面便会生动几许,疑惑也增添几重,问题接踵而至,越来越呈密集之状,就有一种催迫加紧,再也等不得了。这些人,已经在等待我了,等在某一个未可知的地方,所以,说是历史,其实更是未来,是将来未来之时,对于存在的现在时来说,都是渺茫和虚空。
 
然而小说是这样一种仿真的东西,没有具体性,就无依无凭。所以,还是要回到史实里去。史料,上海的史料,都不那么靠实,更接近坊间闲话,说道是,顾绣是顾家一名妾所带来,名已遗失,只存姓,缪氏,于是就有了「闵女儿」;史料又说,「顾绣」的至高期在于「韩希孟」,至今收藏于故宫与上海博物馆的绣品,多有韩希孟的款,这就是「沈希昭」的真身;史料还说,顾绣流传世间是因「顾玉兰」,她早年守寡,以设帐授教抚养婆母与幼子,「蕙兰」就此出场。有了人,就有了前因后果,那「闵女儿」是如何进到申家——也就是顾家,以名讳之忌,改「顾」为「申」,并非有为上海立传的野心,只是就便,上海的大户就用上海的名,仅此而已——闵如何进来申家,境遇如何?正房妻室如何人品?就有小绸;天降大任于希昭,希昭又是如何来历?就要细说从头;蕙兰是要设帐,当是在市井,接触的人事必要繁杂许多,就有了戥子,李大,范小,北京人叫「胡同串子」,也就是小市民……就这么一生二,二生三,不敢说三生万物,总之越生越多。为人物写结局其实是非常伤感的时刻,活泼泼的一个个离你而去,留下自己,真是寂寞得很。来时是晚明,去已是明亡,就又有一种苍茫。谁让都是明朝的人,明朝的事呢?所以,造一个嘉靖的园子也是事不得已。
 
写作就像一个神游,神游回来,如梦初醒,情何以堪。能够得到知音,得到褒奖,实是意外之喜,喜出望外,谢谢「红楼梦长篇小说奖」的评委。而我决不会因这「红楼梦」的奖名以为已经接近了《红楼梦》,《红楼梦》是一本天书,中国的小说因有了它而有了永不可实现的神圣,写作者们也因此有了小说的理想。
 
2012年8月28日  上海

********************************************************************************** 
 决审委员评语节录

王安忆无疑是当代中国文坛最重要的作者之一。写作三十余年,某些作家可能担心“如何超越他人”但王安忆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如何超越自己”,经过《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遍地枭雄》,《逃之夭夭》,《上种红菱下种藕》等优秀长篇作品之后,这的确是个难题。但凭着《天香》这样的一部力作,王安忆不但超越了自己过往的写作风格,也使得华语小说书写达到新的高峰。通过大家族的兴衰,顾绣这门手艺的细腻描绘,王安忆呈现“大上海”的前传,而《天香》这样的一本“大书”注定是二十一世纪华文小说的新经典。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
白睿文教授 (Michael Berry)


这本书正如同一架巨幅的刺绣画,一个独立自足的宇宙 ,细微款款,布局透过明朝上海滩园林的草创 、兴旺  、而至萧条。每一细节密密错织:从明代中国的画论 、书法、背后的宇宙观、 艺术论 ;人面对生死无常的时间态度;一种"多宝阁"式的,将文明 、工艺  、器皿的讲究 ;烹饪  、节气 、 丧嫁礼仪……在这种封闭的 ,古典静态世界里,人际关系的不断翻造 错织,形成一不可思议的小说时空。
 
在一故事中人皆无意识  ,时代之巨变正已不可挡之势,如远方雷声而来;将一种南方文人或贵族闺秀审美讲究,过渡至自为 ,生机充满的民间社会 。
 
以《长恨歌》为代表,王安忆应已是华文长篇小说家最重要指标之一。她写女孩儿的细微心思、迂回猜臆、一种女性压抑的静态忧郁、过于敏感于是将内向维度无限绽放的小说窗口,本身已成为典律。然《天香》一书,却硬生生从头盖起,完全和八零年代以降中国现代小说语言拉开距离;另辟一整套修辞,另一种揽镜照相,另一座四百年前「上海」的「清明上河图」。对百余年来 , 遭遇「现代」 而离散崩解之华人心灵史,重描了一个明亮温暖 、 丰饶典丽 的精神原乡。
 
第三届「红楼梦奖」首奖《西夏旅馆》作者
骆以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