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红楼梦奖」首奖作品


《西夏旅馆》     台湾: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骆以军〔台湾〕
 
描述: http://arts.hkbu.edu.hk/~Red_Chamber/3a1.jpg 描述: http://arts.hkbu.edu.hk/~Red_Chamber/3a2.jpg 首奖作品评介
《西夏旅馆》以11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頽废怪诞的旅馆作为空间符号,写出一部关於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传奇故事。骆以军糅合私密告白与国族叙事,魔幻现实与情欲臆想,黑色幽默与感伤格调,铺陈现代中国经验最复杂的面貌。全书试探文学想像的禁区丶人间伦理关系的极限,尤其值得瞩目。《西夏旅馆》文字华丽,结构繁复,意象奇诡,寄托深远,为新世纪华文小説所仅见,也代表骆以军创作的高峰。
 
第三届「红楼梦奖」决审委员会主席
陈思和教授
作者简介
骆以军,1967年生於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文艺创作组毕业,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研究所硕士。曾出版小说集《我爱罗》丶《我未来次子关於我的回忆》丶《降生十二星座》丶《我们》丶《远方》丶《遣悲怀》丶《月球姓氏》丶《第三个舞者》丶《妻梦狗》丶《我们自夜闇的酒馆离开》丶《红字团》。曾获台湾省巡回文艺营创作奖小说奖丶全国大专青年文学奖丶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丶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丶台北文学奖丶九歌小说奖丶联合报《读书人》年度十大小说丶尔雅年度小说选丶中央日报年度十大好书丶《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丶2008年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丶2009年台湾文学奖长篇小说类金典奖丶第33届金鼎奖最佳着作人奖等。他亦曾获《开卷》评选为「2000年度风云人物」,并获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二零零零台湾文学年鉴》评选为「2000年年度风云人物」及2000年「台北文学年金」。骆以军於2004年获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邀请来港作访问作家。2007年曾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
描述: http://arts.hkbu.edu.hk/~Red_Chamber/3photo3a.jpg


 

********************************************************************************** 

骆以军於颁奖典礼上发表之得奖感言全文

二百五十年前曾有一个天才写下了一本奇书,那本书赋予了「小说」一个全景:一种将时光冻结,让我们可以慢速微观人类黑暗之心的纹脉;对美的艳异惊叹;对超过单一个体的劫毁崩坏心生恐惧与哀戚;一个微物之神所照看的繁华文明。只有小说才可能演义的,迷宫般的完满宇宙。
 当然,那正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而经过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百年,从鲁迅丶沈从文丶张爱玲丶到後来的莫言丶阿城丶王安忆丶李锐丶余华丶苏童丶韩少功等人……无一不是二十世纪之前的中国人无法想像的,以小说为视窗,所幅展的疯狂躁郁之梦,倾城之梦,人命如刍狗悲凉之梦,生死疲劳之梦。
 作 为一个台湾创作者,能在各位尊敬的评审先生及浸会大学的锺玲院长手中,接下这个似乎包含了中文小说之神秘咒语名称的大奖,「红楼梦」,我的激动和感激难以 言喻。在我所承接的小说时光,另有一条不同时间钟面的「梦的甬道」,因为百年来的战乱丶大迁移丶与离散,有另一群人被历史的错谬,脱锚离开了「中国」这个 故事原乡(这其中包括我的父亲),他们在一个异乡丶异境,一个再也回不去的抛离处境中,慢慢变貌丶异化,在他们的追忆故事中长出兽毛和鳞片,形成另一种 「歪斜之梦」的孵梦蜂巢。
在台湾,譬如朱天文的《巫言》,朱天心的《古都》丶《漫游者》;譬如舞鹤的《悲伤》丶《乱迷》;郭松棻的《月印》;在马 华,譬如李永平的《吉陵春秋》丶《大河尽头》;张贵兴的《猴杯》丶黄锦树的《刻背》;在香港,譬如启蒙我那一整世代的西西,或我同辈的董启章的《天工开 物》……又譬如更早的海外的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与李渝的《温州街的故事》……
 这於我是一个乱针刺绣,一个南方的,离散的,因为彻底失去原乡 而绝望妖幻长出的繁丽畸梦。像是宫崎骏《神隐少女》里,父母变成猪之形貌,而我的名字被神收走了,唯一救赎之路,便是凭空再创造一个梦的结界。像V.S. 奈波尔《抵达之谜》里,那永远的渴慕,永远的哀愁,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回到画像最初时光的雾中风景。
关於「旅馆」,在我初始的朦胧想望,想打造一座 像《霍尔的移动城堡》或《神隐少女》那个「神鬼之汤屋」的极域之梦:里头每一个住客丶每一个服务生丶经理丶走廊推车打扫房间的阿婆,他们各自的回忆在填塞 丶修改丶变形着这整座旅馆的边界。我大学时曾读了巴斯(John Bath)的一个短篇〈迷失在欢乐屋〉,非常着迷,大约是一趟家族旅行,大人之间有其心机丶小孩之间也存在着干拐子的轻暴力,这个主人翁的小男人则暗恋同 行另一家的一个女孩,总之之後他们是在游乐场的一座欢乐屋(有点类似镜廊迷宫或惊异屋这样的设施)进入一种奇异的时光困陷,他们(也许只有他)困在里面出 不去了。他似乎跑到欢乐屋甬道隔板的另一侧了:那些管线丶机关丶偷窥孔丶通风孔道……我对这个故事既着迷又恐惧,他在墙里可以听见其他同伴远近错落的嘻笑 脚步声,但他却像那些「游乐场鬼魂」永远出不去了丶离开不了,一直踟蹰打转在那个欢乐屋时光里。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一个禁锢住所有人物的一个结界。 像柏格曼的那些仲夏夜之梦,所有人在一封禁剧场将所有疯魔丶恨意丶嫉妒丶伤害全彩色毒液喷洒出来。但这样的昔日梦境全景蜡像馆对我这样的创作者是近乎不可 能,其关键还是老话题:经验的贫薄丶教养的匮缺。我不仅如默片般并不能真正理解上一代本省长辈内心的哀愁丶繁华丶灰黯和幽默;事实上我对老外省的内心景观 不也总是印象画式的摹拟?
但我实在太喜欢「旅馆」这个场所了。这里的人全是过路客丶侵入他人土地者丶无主之鬼丶在时空暂时抛锚的漂浮感恓惶地寻求 庇护。我觉得旅馆和土地的关系就如同我这样迁移者第二代面对严格检查认同之主体形貌的困惑:注定缺乏足够的时光资产。父亲(或他的那一批流亡者)带着大箱 小箱的流浪汉传奇,但我们是在片场般的空间聆听他的幻丽唬烂。仪典。做人的道理。我族的历史。从他记忆中翻印出来少三落四的祭祀程序。封禁的审美趣味。但 这一切其实是绝後的──如果你被设定为「往事并不如烟」丶「追忆逝水年华」的故事传递人,那就注定是一无性生殖丶单套染色体,如麒麟丶骡子丶狮虎……这些 「一夜之恩」的无後时光胶囊。
教养的匮缺(胡人)使我打造的这座文明或时间之屋的违(伪)建,像火影忍者里查克拉不足而勉力造出的幻影,处处滴流 黏答丶剥落;也使得我企图探问的伤害源头,设定了一个不拿手的接触现象:对对方文明(感性方式丶收藏的记忆,不喜欢被窜夺或假非己之口说出的伤痕丶层层聚 累的阴影丶原本稳定的人际结构)的不理解而粗暴犯错;如何体会他人之痛苦(而非从好莱坞电影丶上网Google,或昆德拉误解小词典的,让人不寒而栗的 「爱」)。……
 我觉得隐藏在我这世代心灵图像後面的瘟疫,无感性无同情无理解他人痛苦之能力,真正可怖的反而是大江《换取的孩子》里,那个被地底小精灵抱走,而伪换唯妙唯肖的冰雕小弟弟。如何在上万眩目的膺品中,换回那个「真正的」丶「未来的」婴孩。
「胡」这个身分给我极具创造力的一个视野。我觉得那种意识到无论个体如何努力,终无法进入一个「想像群体及其文明」其实是一种学习。
我要再一次感谢您们给予《西夏旅馆》这个肯定和荣耀。而我更深深祈盼,这个华文小说最高的荣誉,不止是每一个各自孤独奋力创作的小说家们的「红楼梦」,它更是给华文小说「下一轮太平盛世」,交换不同身世丶记忆丶不同心灵史的,「梦的博览会」。

 ********************************************************************************** 

 

决审委员评语节录
骆以军是当代华文小説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字奇诡艳异,既有直面现实的尖锐白描,也有遁入超写实的想像冒险。他写生命荒谬的现象丶迷离的关系,集黑色幽默与情色幻想与一炉,但笔下挥之不去的是抒情忧伤的基调。《西夏旅馆》写台湾外省族群的离散情境,一方面投射中世纪西夏亡国灭族的史事,一方面拟想後现代旅馆变异无常的空间,全作如梦如幻,绚丽而悲凉,极尽发挥个人风格之能事。《西夏旅馆》是骆以军创作二十年的巅峰表现,也是新世纪华语文学不容错过的重要杰作。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
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
王德威教授
 
 
历史与其说是史实,还不如把它看成一种心灵的召唤;召唤祖灵,并本着几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心理,再度体验当初集体遭受追杀,面临种族灭绝的惨况。同理,旅馆与其说是具体的城市空间,还不如视之为心理空间,描绘的是现代人如何遭受种种的贱斥,因而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丶采取不见容於传统礼教的败坏行径,希冀藉此张扬自我。《西夏旅馆》因此不妨看成现代边缘人成就「我们」的心路历程。尽管西夏与旅馆大部份都用虚笔来勾勒丶刻画,但作者千方百计想让我们看到的也就是这个「我们」破碎的黑暗之心。
 
前国立交通大学外文系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及前国立中正大学副校长
周英雄教授
 
 
这是一部庞杂的书,也是一部匠心独运的书。这是一部充满了作家个人体验的书,也是一部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书。这是一部琐碎的写实之书,也是一部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象徵之书。这是一部让读者望之却步的书,也是一部让读者手不释卷的书。
 
第二届「红楼梦奖」首奖
《生死疲劳》作者
莫言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