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及專家推薦獎作品

獲得第七屆「紅樓夢獎」的「決審團獎」的作品為《青蚨子》﹙連明偉著﹚和《望春風》﹙格非著﹚。
《吃瓜時代的兒女們》﹙劉震雲著)、《昨日雨水》﹙王定國著)及《勞燕》﹙張翎著﹚則獲得今屆的「專家推薦獎」。


第七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作品 (按書名筆劃排序)
《青蚨子》
連明偉 [台灣]
台湾:印刻文学(2017)
 
作品評介
金生和羊頭是台灣東北海濱有餘村的兩個調皮鬼,整天在外玩耍和搗亂。一出場,金生和羊頭的狂言誑語、輕舉妄動便從書本裡「跳出來」。不料從這兩個不良少年不成熟的視角裡漸漸浮現一個豐富無比的文學世界。充滿台灣本土意識的《青蚨子》活活生生地展現了有餘村的地方色彩:鄉村的選舉文化、台語、民間宗教、等等。但作者連明偉還有更大的企圖,從鄉村的日常生活跳躍到陰陽界的土地公、土地婆、虎爺、牛頭馬面。這樣本書縱橫生與死,人與鬼,真實與魔幻,到最後把這兩個空間融為一體。為了撰寫這本長篇小說,連明偉創造了整個魔幻世界;而《青蚨子》是這個魔幻世界蹦出來的一本奇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亞洲語言文化系
白睿文教授
(Professor Michael Berry)
 
作者簡介
連明偉,1983年生,暨南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英所畢業。曾任職菲律賓尚愛中學華文教師。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第一屆台積電文學賞、中國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等。著有《番茄街遊擊戰》。
   
望春風
格非 [江蘇]
南京:譯林出版社(2016)
 
作品評介
這部小說以眾多角色探索生存是怎麼一回事,各種人生狀況包括膽怯、錯亂,與命運周旋,在急湍回流中打滾,無可奈何的悵惘。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世人誰不是在這種情況下活著,有驚喜、也有悲哀,有希望、也有幻滅。小說動人的主旨就在這裡:春去秋來循環往復,春風未必有情,但人需要過活,總巴望著春風,一代又一代的人莫非如此。
       
格非寫的不僅是某一時某一地的世情,更是普遍的人性──不管遭遇有何不同。小說中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所刻畫的人生也非一味地悲慘,在天理悠悠與人事差池間特能表現世道,彰顯恩情的溫暖。非成熟具功力的小說家不能為。
       
其技法最獨特處在,構思細膩,以一件事牽引出另一件事,每一段落都有懸置的情節而又都能相互掩映。父親與趙孟舒自盡前的緣由,藉神色、心理的描寫而有盡在不言中之深刻。開篇,敘事者由父親領著從家裡出發,歷盡滄桑大半輩子後,篇末,則與老來作伴的春琴回返故里,「在路上」成為這部小說的大象徵,耐人尋味。 
 
詩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陳義芝教授
 
 
作者簡介
格非,1964年生,江蘇丹徒人,當代著名作家、學者,清華大學文學教授,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有〈迷舟〉、〈相遇〉等中短篇小說四十餘篇,《欲望的旗幟》、《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等長篇小說六部,以及《小說藝術面面觀》、《小說敘事研究》、《文學的邀約》、《博爾赫斯的面孔》等論著和隨筆集多部。


第七屆「紅樓夢獎」專家推薦獎作品 (按書名筆劃排序)

 
吃瓜時代的兒女們
劉震雲 [河南]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
 
作品簡介
劉震雲是一位非常值得討論、言說並在掀去浮雲之後,讓我們看到其靈魂和精神的作家。他在生活中的形象和作品中那個隱藏的作家精神常常錯位,這種錯位也常常影響著讀者和論者對他作品變化的深入。《吃瓜時代的兒女們》就是這樣一部因為異常好看反而評價不一的典例,小說的諷刺與幽默,可謂在漢語小說中獨一無二,其對中國現實和現實中的高層與民間、官場與商場、男權與女辱、主動與被動、國家與個人等二元的揭示,可謂入木三分。且這部小說的結構和敘述也值得尋味。所謂“似曾相識”的情節,雖然讓我們想到《第七天》的曾經,但這是否也在實證著中國現實和文學虛構的某種文學新關係或說「新關係寫作」的到來。

   第六屆「紅樓夢獎」首獎《日熄》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閻連科教授

 
作者簡介
劉震雲,1958年5月生,漢族,河南延津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創作長篇小說《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廢話》、《手機》、《我叫劉躍進》、《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中短篇小說《塔鋪》、《新兵連》、《單位》、《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等。

其作品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瑞典語、捷克語、荷蘭語、俄語、匈牙利語、塞爾維亞語、阿拉伯語、日語、韓語、越南語、泰語等多種文字。
其作品在國內外多次獲獎。

根據其作品改編的電影在國內外多次獲獎。

   

 
昨日雨水
王定國 [台灣]
台灣:印刻文學(2017)

作品評介
將王定國的《昨日雨水》和劉震雲的《吃瓜時代的兒女們》放在一起比對著閱讀,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甚至那種閱讀的愉悅會成為一種的刺激。前者的細膩和後者的狂放,前者的個人性和後者的社會性,前者個人之下的集體和後者國家、集體之下的個人等,都讓我們看到大陸和台灣同脈之中的完全不同的兩種文氣和文性。我閱讀《昨日雨水》如乘蔭細飲,味相俱佳。尤其小說語言的乾淨、純粹、簡潔和準確,讓人如同品味一種難求的語言咖啡,由此進入人物內在的微細和豐沛,仿佛小說就是一場光亮明媚的太陽雨。於我而言,當讀到一部我非常喜歡並難以達到的語言至境的小說時,小說中其他的缺憾,我都不會計較了。

第六屆「紅樓夢獎」首獎《日熄》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閻連科教授
 
作者簡介
王定國,1955年生,彰化鹿港人,定居台中。十七歲開始寫作,曾獲全國大專小說創作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小說獎。早期著有小說、散文十餘部,轉戰商場後封筆多年,短期任職法院書記官,長期投身建築,2013年重返文壇

2013年   小說集《那麼熱,那麼冷》,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亞洲週刊》華文十大好書、臺北國際書展大獎。

2014年   小說集《誰在暗中眨眼睛》,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亞洲週刊》華文十大好書、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

2015年   長篇小說《敵人的櫻花》,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亞洲週刊》華文十大好書、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博客來年度之書、誠品閱讀職人「最想賣的一本書」。已售出英國、荷蘭、德國、義大利、韓國和簡體中文等海外版權。

2015年  獲頒第二屆聯合報文學大獎。

2016年  小說集《戴美樂小姐的婚禮》,獲博客來2016年度選書。

2017年  出版散文集《探路》、小說集《昨日雨水》。
   
勞燕
張翎〔浙江〕〔旅加作家〕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
 
作品評介
三位亡靈的時空敘事:牧師比利懷著對和平生活的憧憬而來中國傳教,救助了被日軍淩辱的中國女孩阿燕,從此深陷信仰與情義的心理鏖戰;伊恩.弗格森因愛國而參軍,加入「美國海軍中國事務團」,與少女阿燕由結識、相戀到遺忘;劉兆虎,機緣巧合地成為特訓營學員,雖曾因流言與陳見背棄了與阿燕的婚約,但最終執意與其相伴至死。張翎運用倒敘、插敘、信件、日記、新聞報導的手法把行軍、突襲、犧牲、治病、救人等等戰場常有的場景寫得絲絲入扣,將阿燕、劉兆虎、比利、弗格森一干人物塑造得立體豐滿。作為中國第一部涉及美國海軍秘密援華使命的文學作品,《勞燕》首次披露了中美特種技術合作訓練營的抗戰內幕,以江南女孩姚歸燕的遭遇為起點,折射了戰爭中的女性悲劇。通過這種亡靈敘述的方式,張翎出色表達了史詩性的宏大主題:二戰,美軍,女人,遺忘和反思。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黃子平教授
  
 
作者簡介
張翎,浙江溫州人。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學,。現定居於多倫多市。

九十年代開始寫作,代表作有《流年物語》《餘震》《金山》《雁過藻溪》等。小說曾多次獲得包括中國華語傳媒年度小說家獎,華僑華人文學獎評委會大獎,台灣時報開卷好書獎,香港《紅樓夢》全球海外華文長篇小說專家推薦獎等兩岸三地重大文學獎項。根據其小說《餘震》改編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獲得了包括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和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在內的多個獎項。小說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際發表。